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公安局无锡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7-01 04:17:54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199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公安局无锡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规定的通知

江苏省无锡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无锡市政府办公室关于转发市公安局无锡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规定的通知
锡政办发〔2008〕266号

各市(县)和各区人民政府,市各委、办、局,市各直属单位:

  《无锡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规定》已经市政府同意,现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八年九月二十四日





  无锡市公交专用车道通行规定

  第一条 为了保障公交优先,维护道路交通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和《江苏省道路交通安全条例》等法律、法规有关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的公交专用车道是指保障公交车辆通行的专用通道。

  除公交车辆和特许车辆外,其他机动车不得在公交专用车道内行驶。

  第三条 公交专用车道包括全天公交专用车道和分时段公交专用车道两种。公安交通管理部门应当分别对全天公交专用车道和分时段公交专用车道设置标志并公示。

  第四条 公交车辆应当在公交专用车道内行驶,并按照通行顺序行驶和停靠、驶离站台,不得随意在站台外停车上下乘客。

  第五条 公交车辆需要在交叉路口转弯的,可以在距交叉路口100米范围内驶离公交专用车道,进入所需行驶方向的车道。

  公交专用车道前方有障碍时,公交车辆可以临时借用相邻车道,超越障碍后应当驶回专用车道。

  公交车辆不参加营运时,不得在公交专用车道内行驶。

  第六条 接送学生的专用校车应当报经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在接送学生时在公交专用车道内行驶。

  第七条 单位接送职工的车辆,经批准停靠点设在公交专用车道内的,可以在停靠点前后30米距离的公交专用车道内行驶。

  第八条 执行任务的警车、消防车、救护车、工程抢险车等特种车辆,必要时可以借用公交专用车道行驶。

  遇交通管制等特殊情况时,交通巡逻警察可以指挥其他车辆借用公交专用车道行驶。

  第九条 违反本规定的交通违法行为,由公安交通管理部门按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律、法规的规定予以处罚。

  第十条 本规定自2008年10月1日起试行。


简述完善洗钱犯罪的立法机制

王胜宇


  一、扩大洗钱犯罪上游犯罪的范围
  洗钱犯罪总是发生在某种具有经济目的主罪即上游犯罪之后,其目的是为了掩饰、隐瞒上游犯罪的所得及其收益的非法性质,国际社会和国内刑法设立洗钱罪的主要目的在于预防和打击上游犯罪,而对上游犯罪的种类和范围的规定,则往往综合考虑国际国内同这种犯罪作斗争的实际需要的结果"我国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种严重的经济犯罪不断呈现,贪污、贿赂等腐败行为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社会群众对这些职务犯罪行为深恶痛绝。近年来,这类犯罪之所以不断上升,数额越来越大,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这类犯罪的洗钱行为未能得到有效的遏制。2003年10月31日,第58届联合国大会通过了《联合国反腐败公约》,我国于同年12月10日签署了该公约,该公约是联合国历史上通过的第一项用于指导国际反腐败斗争的法律文件,对各国加强国内的反腐败行动,提高反腐败成效,促进国际反腐败合作具有重要意义。据报道,截至2003年止,我国有4000名贪官逃往境外,携带资金达50亿美元。为了严厉打击我国现阶段的腐败现象,加强国内外司法机关追查和发现腐败资产转移方面的交流和协作,将贪污、受贿等腐败行为规定为洗钱罪的上游犯罪是非常必要的。
  二、增加与洗钱相关的新罪名
  一个完整的洗钱过程,按照通行观点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放置阶段、多层次阶段和融合阶段,我国刑法上现有的洗钱罪名只能涵盖洗钱行为的前两个阶段。而对第三个阶段的罪名上则属空白,这样对前面所例举的行为人,明知是特定犯罪所得,但是主观上不是以掩饰!隐瞒特定犯罪的违法所得及其收益为目的,而是为了合法的目的,客观上造成洗钱的后果的却无法以洗钱罪查处,顶多只能以窝藏赃款罪论处。为使洗钱行为的全过程均予以刑事犯罪化,更加有效地打击洗钱犯罪,有必要增立、获取、持有、使用非法收益罪《联合国禁毒公约》第3条第1款)目对在收取财产时,明知财产得自按本款项确定的犯罪或参与此种犯罪而获取、占有或使用该财产的行为规定为犯罪,这就使得在我国刑法上增设获取、使用和持有非法收益罪有了法律上的依据。同时,金融机构的反洗钱措施在短时间内一定程度上有损金融机构自身的利益,为了确保金融机构工作人员认真履行对可疑或大额资金的申报制度,有必要对金融机构工作人员因故意或重大过失对上述资金没有申报,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在刑法中增设不披露信息罪。
  三、改进没收规定的立法规范
  我国《刑法》191条对洗钱犯罪的没收规定,在传统没收没收概念的基础上扩大了没收的范围,将刑法第64条规定没收犯罪分子违法所得的一切财物的直接没收,扩大到没收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的间接没收。有的学者认为,〈刑法〉第191条规定的没收已经完全履行了〈联合国禁毒公约〉所确立的间接没收措施。但笔者认为我国〈刑法〉191条的没收规定与〈联合国禁毒公约〉所规定的没收还有差距。〈联合国禁毒公约〉确定了三种没收方式即:替代没收,指违法所得或收益已转化或变换成其他财产,应将此种财产视为利益的替代;混合没收:指收益已与合法来源的财产相混合,应没收此混合财产但以不超过所混合的该项收益估计价值为限;利益没收:指从犯罪所得的收益或由收益变换成的财产,或已与收益相混合的财产中取得的收入或其它利益"由于我国刑法只规定没收违法所得及其收益,而未规定没收已与违法所得及其收益相混合的合法财产,所以并未将混合没收包括在内,然而在实践中,犯罪分子为达到掩饰赃款的目的,将非法所得混入合法财产进行洗钱的现象是常见的,如不将此列入没收范围侦查机关将难以查明哪些是合法的财产,哪些是非法的财产,不利于打击洗钱犯罪,故建议将混合没收财产作为没收之列。同时,为了便于侦查、取证、打击犯罪,应顺应〈联合控制洗钱犯罪若干对策研究国禁毒公约〉第5条第七款的规定,可以考虑将财产的合法来源的举证责任予以倒置,而这种举证责任倒置在我国刑法对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规定中已有先例"


北安市人民法院 王胜宇

民政部对江苏省民政厅关于社会保险分工问题请示的复函

民政部


民政部对江苏省民政厅关于社会保险分工问题请示的复函
民政部


江苏省民政厅:
你厅1993年10月4日《关于社会保险分工问题请示报告》、1994年3月18日《关于进一步明确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范围和对象的请示》收悉。根据国务院的决定及有关文件精神,我们意见如下:
一、国务院关于社会保险分工的规定日十分明确的,具体可见国务院批准关于民政、人事、劳动三部委在社会保险工作方面职能的文件。民政部门负责农村(含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人事部门负责机关事业单位的养老保险,劳动部门负责城镇企业的养老保险。乡镇招聘农村户口的各
类人员,属农村社会保险的范畴。乡(镇)、村举办的三资企业,其性质属乡镇企业,即属于农村养老保险的范畴。与劳动部社会保险分工的问题,1993年7月17日,李伯勇同志到民政部与多吉才让同志交换意见,也明确表示:我们管城镇的养老保险,你们管农村(含乡镇企业)的
养老保险,我们两家对这个问题,意见是一致的。
二、有的地方劳动部门提出“劳动关系稳定、具备条件的乡镇企业,经过批准,也可以参加劳动部门组织的城镇企业养老保险”,我们不同意这样的做法。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系农村社会保险的重要组成部分,资金筹集以个人交费为主、集体补助为辅(与城镇企业不同),采取的是自
助为主、互济为辅,以企业为单位建立个人帐户、储备积累的保险办法。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不能采取城镇养老保险个人缴费比重不大,企业之间互相调剂、统筹的办法。这样既可防止一些地方用乡镇企业积累的养老保险基金通过统筹平调来弥补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现收现支的不足,还
可以避免部分乡镇企业的养老保险盲目采取“仿城”做法,避免政府承担更大的责任、背更大的包袱。同时,在实际工作中,什么是劳动关系稳定、什么是具备条件也难以确定和操作,并且在一个地方的乡镇企业养老保险出现多种做法,势必造成管理上的混乱状况。未经民政部门批准,乡
镇企业、乡(镇)村三资企业不得采取城镇企业养老保险的做法。
上述意见,请向省政府汇报。



1994年3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