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电网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

时间:2024-07-05 05:25:21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8820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电网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


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上海市加快电网建设若干规定》的通知

沪府发〔2010〕3号


各区、县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
  现将《上海市加快电网建设若干规定》印发给你们,请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
二○一○年一月二十九日

上海市加快电网建设若干规定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了加快本市电网建设,提高电网供电能力和安全可靠性,保障经济社会持续发展和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适用范围)
  本规定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范围内电网的规划、建设和相关管理活动。
  第三条(政府职责)
  上海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发展改革委)负责组织编制本市电网建设规划和年度计划,统筹协调推进全市电网建设。
  区(县)政府负责协调推进本辖区内的电网建设,保障落实电网建设用地,并对电网建设依法使用土地和迁移居民予以支持和协助。
  规划国土、建设交通、房屋管理、环保、消防、卫生、绿化林业、水务等部门应当按照各自职责协同实施本规定。
  第四条(电网企业责任)
  电网企业应当落实电网建设资金,严格执行国家和本市的电力、环保、消防、卫生等相关技术标准,并按照电源项目与配套电网项目同步建设、同步投产的要求,依法组织实施电源项目的接入系统建设。
  第五条(电网建设规划)
  市发展改革委应当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组织编制本市电网建设规划,依照法定程序报市政府批准后,纳入相应的城乡规划。本市电网建设规划应当符合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并与国家电网规划相衔接。
  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应当结合电网建设规划,对必须进行规划控制的变电所(站)、高压线走廊等城市供电设施用地划定控制界线,并明确电力黄线范围内的相关控制指标和要求。
  规划国土管理部门应当及时公布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并依法受理单位和个人查询城乡规划信息的申请。
  任何单位和个人都应当遵守经依法批准并公布的城乡规划,不得非法占用经依法批准的城乡规划确定的城市供电设施用地。
  第六条(电网建设年度计划)
  市发展改革委应当组织编制本市电网建设年度计划,作为当年度电网企业实施电网建设、各有关职能部门履行行政审批职责的工作依据。
  列入年度计划的电网建设项目,由市规划国土资源局和区(县)规划国土管理部门按照市、区(县)分工落实用地指标。
  220千伏及以上的电网建设项目按照规定程序,列入市重大工程计划,适用相关优惠政策。
  第七条(立项核准)
  依法应当报国务院投资主管部门核准的电网建设项目,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办理申请核准手续;依法应当报市发展改革委核准的电网建设项目,按照《上海市企业投资项目核准暂行办法》办理申请核准手续。
  电网建设项目涉及新增建设用地或者改变用地性质的,电网企业应当在向项目核准机关报送项目申请报告前,向规划国土管理部门申请核发规划选址意见和项目用地预审意见。
  市发展改革委应当会同市规划国土资源局等部门制定简化、优化输电线路塔基用地预审程序的具体办法,加快电网建设项目的前期审批工作。
  第八条(预留电力线路通道)
  本市新建、改建、扩建道路、桥梁、隧道等市政设施时,应当兼顾电网建设规划实施的要求。
  需要在市政设施建筑结构中预留电力线路通道的,电网企业可以在市发展改革委审批市政设施建设项目的过程中提出论证建议。预留通道的电力线路电压等级或者容量超出国家强制性技术标准的,由市发展改革委会同市建设交通、规划国土、环保和消防等部门组织技术方案论证。论证结果作为审批市政设施建设项目、核准相关电网建设项目的依据。
  市政设施和电力线路设施的建设、维修养护单位应当互相配合、协助。
  第九条(电网建设用地)
  电网建设应当贯彻切实保护耕地、林地和节约利用土地的原则。
  电网建设使用土地,应当在当地政府协助下依法办理征地、国有建设用地划拨、房屋拆迁等手续,保障当地群众的合法权益。
  第十条(电力架空线入地)
  区(县)政府应当按照本市架空线入地规划和本辖区架空线入地建设计划,协调落实配电站、开关站等站址的用地相关手续及道路修复、绿化补种等事宜。
  区(县)政府需要在本市架空线入地规划外增设电力架空线入地项目的,可以与电网企业协商并落实资金后,由电网企业组织实施。
  市建设交通委在统筹平衡各类掘路施工计划和制定综合掘路计划时,应当合理安排电力架空线入地项目的掘路计划。
  第十一条(完善工作机制)
  各级政府及各有关职能部门应当高度重视电网建设工作,按照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优先落实电网建设条件,确保电网建设项目稳步推进、按期完成。
  区(县)政府应当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加强对本辖区内电网建设推进工作的领导和组织协调。
  第十二条(加强宣传)
  各级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及电网企业应当加强宣传,普及电网建设的相关科学知识,努力营造全社会理解支持电网建设的氛围。
  第十三条(输配挂钩机制)
  本市实行配电网投资安排与输电网建设相挂钩的机制。对于支持电网建设贡献突出的区(县),市有关部门和电网企业在该区(县)配电网投资计划方面予以优先安排。
  第十四条(具体应用解释)
  本规定的具体应用问题由市发展改革委负责解释。
  第十五条(施行日期)
  本规定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建材行业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暂行规定

国家建材局


建材行业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暂行规定

(一九八五年十月十七日国家建筑材料工业局发布)

当前,建材行业科技队伍的分布和结构很不合理,一方面有些地方或单位科技人员奇缺;另一方面有些地方或单位却存在着科技人员积压或用非所学、用非所长的现象。为了振兴建材工业,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使科技队伍的群体结构趋向合理,根据《国务院关于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若干规定》等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建材行业的实际情况,特制订《建材行业科技人员合理流动的暂行规定》。
一、人才流动的基本原则
人才流动必须根据四化建设的需要,有组织有领导地按照合理的方向流动。鼓励科技人员由相对富余的部门和单位向科技力量薄弱而又急需加强的部门和单位流动;鼓励科技人员由大城市向中小城市、从内地向边远地区、从城市向农村流动;鼓励科技人员由科技人员较多的科研、设计和大中型企业等单位向中小企业流动;鼓励科技人员由全民所有制单位向集体所有制单位流动。逐步改善科技队伍的分布和结构不合理状况。
二、人才流动的形式和方法
(1)调进调出。对于用非所学、用非所长或在本单位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科技人员以及科研、设计院所和高等学校,对超过职务(走编)限额的科技人员,应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调整。允许本人按有关规定应聘到可以发挥他们专长的单位去工作,所在单位应予支持。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见习期满后,连续工作五年方可允许流动(专业不对口除外)。凡用非所学和单位富余的科技人员或因其他原因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志愿从大中城市到边远艰苦地区工作的科技人员,原单位应予放行,不得留难。否则,当地政府人事部门或国家建材局人劳司和授权的人才交流机构在确认情况属实的情况下,可以进行仲裁,直至直接介绍他们到用人单位工作。“不辞而别”是不允许的。对擅离职守者,任何单位不得接受。任何单位不得到中小学校和军工“三线”单位招聘人才。调整中应注意避免新的夫妻两地分居。
(2)临时聘请。凡中、高级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经所在单位同意,可以接受外单位的临时聘请,也可以凭自己的科技专长到有关单位申请聘用,经聘请单位考核后聘请,原单位应予支持。各单位可根据工作需要,按照国务院科技干部局《关于试行科学技术人员兼职、交流的暂行办法的通知》的规定,向其他单位聘请科技人员脱离工作岗位来短期工作,承担科研、设计、讲学等任务。聘请要由双方单位和本人参加签订合同,合同须规定被聘请人员的工作内容、期限、待遇等。受聘人员的编制,户口粮食关系不动。个人受聘一般只限一个单位。期满后仍回原单位工作,如需延长,经双方商量并征得本人同意,可延长合同期或重新签订合同。在合同期间,因个人或家庭遇有特殊情况(如本人因病不适宜继续留下工作,家庭遇有天灾人祸等无力拒抗的情况)可以向用人单位书面提出申请,提前中止合同,用人单方应予照顾。如单方撕毁合同,应赔偿损失。鼓励退、离休的科技人员到外单位应聘,从事技术咨询服务,讲学等工作。
(3)聘请兼职。为了充分发挥科技人员的作用,促进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技人员在做好本职工作任务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兼一至二职。各单位均可根据实际需要,聘请其他单位的中高级科技人员或有专长的科技人员利用工作时间担任技术顾问(学术技术指导)或承担科研、设计、教学、生产等兼职任务。聘请科技人员兼职须征得本人所在单位同意,并签订兼职合同,所在单位应予支持。合同应规定聘请兼职的期限,工作任务、职责、经济报酬和其它应规定的内容。科技人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和不侵犯本单位技术权益,经济利益的前提下,可以业余从事技术工作和咨询服务,但应向本单位备案,收入原则归已;利用本单位技术成果、内部技术资料和设备,应经本单位同意,并上交部分收入。设计单位在完成上级核定的生产能力指标的前提下,可以组织确有资格的职工搞些业余设计,并对设计质量负责。业余设计的收入大部分贡献给本单位,小部分由设计单位统筹安排分配给设计人员和其他人员。
兼职人员在兼职期间的工作成绩或科技成果,由聘请单位负责鉴定,并将鉴定材料转给原单位记入本人业务考核档案。
(4)借调。为完成某项科研、设计、生产等任务,短期或临时需要某些专业人员,用人单位可向其他单位协商临时借调。如同意,可签订借调合同,借调人员工作期满后一般应返回原单位工作;如借入单位需要,借出单位又同意放的,可按正常手续办理正式调动。凡从全民单位调往集体单位的科技人员,仍属全民性质,可以调出也可以调进。
(5)利用各种渠道,包括官方的、半官方的、民间的,以及各种国际组织聘请国外港澳专家、学者来我国工作。其呈报审批程序、经费、待遇和入境手续等按国家的有关规定办理。也可以外部门引进所需人才。
三、人才流动的有关待遇
对临时聘请和聘请兼职的科技人员,在精神鼓励的同时,还应当给予一定的报酬。聘请单位可根据受聘人员的技术水平的高低、工作难易程序和工作成绩给予适当聘金,其聘金的数额及分配比例,由双方协商,按双方签订合同执行。原单位和聘请单位都要关心他们的政治思想、生活等。长期在边疆地区工作的科技人员按“老有所归”的原则,由所在单位按规定帮助解决。
借用人员在借用期间的工资、奖金、福利以及往返原单位的路费,住宿费,旅途补贴等,原则上由借用单位按借用单位的标准发给,并给予适当的经济补贴。借用单位应给予划出单位的报酬,具体数额由双方商定。借用期间,借出和借用单位都要关心他们的入党、提职、晋升等问题。
原单位在分配住房、调资、晋升时,对借出人员应和在本单位工作的其他科技人员一视同仁。
聘请退(离)休的科技人员的报酬,由当事双方签订合同,按合同规定执行。不论他们的这部分收入多少,他们的退(离)休费都应按规定发给,并继续享受应该享受的生活待遇。
本办法适用于建材行业的科技人员,也适用于财务、外语、管理、统计等专业人员。
政府部门的科技人员除从事本职工作范围有关的研究工作或授课外,不允许从事其他有报酬的兼职活动。
四、组织领导及实施方法
局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人才服务处负责协调建材行业科技人员交流工作,组织实施企事业单位和科技人员的招贤、荐贤登记、提供人才信息。进行人才交流咨询服务,为人才交流牵线搭桥,组织洽谈。
企事业单位需要申请调入(聘请、借调等)科技人员须填写《申请调入科技人员登记表》并将初步物色的人选一并报中心,以便组织约谈。
具有中级以上职称和有中专以上学历的在职科技干部以及已离退休的科技人员都可到中心登记,登记者须先向本单位人事部门正式提出流动申请,登记时应按《人才交流登记表》项目实事求是地填写,然后寄国家建材局科技开发服务中心。中心积极提供人才需求信息。
各单位可将专业不对口,不能充分发挥专业特长或任务暂时不饱满的科技人员向中心推荐,须填写《推荐科技人员流动登记表》,中心向用人单位推荐和介绍人才。
为了减轻行政开支,人才交流服务实行有偿服务的原则,收取适当服务费(收费标准另定)。


浅谈民事纠纷中的诱因责任承担

胡军辉


在大量的民事纠纷中,纠纷的起因多种多样,千差万别,越来越体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其中,民事纠纷中的诱因责任承担问题,逐渐成为审判实践过程中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因这一问题法律并没有明确加以规定,审判实践中各地法院的做法也不尽一致。有的认为其并不符合民事侵权责任的四个构成要件,不具备承担侵权责任的条件,不应承担民事责任;而有的却认为,其虽不符合民事侵权责任的构成要件,但其先行为却直接诱发了民事后果的产生,应当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笔者想借此案例,对该问题进行一些必要的探讨,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案情]
  被告苟某、王某系夫妻,开有一大酒店。在二00一年五月二十二日白天三次找原告尚某追要饭费未果的情况下,于当晚十点钟左右,再次来到原告尚某家,以索要饭费为名,强行敲开尚某和其母亲住所的大门,追要饭费,继而双方发生争吵。在此过程中,原告之母见二被告蛮不讲理,悲愤交加,自服农药,二被告见原告之母喝农药后,先后离开现场。原告之母因抢救无效死亡。于是原告尚某一纸诉状将二被告告上法庭,要求他们赔偿因致其母死亡而造成的死亡补偿费、丧葬费、医疗费等全部损失共计9万余元。法院经审理后认为,二被告的行为与原告母亲服毒死亡之间存在相当因果关系,判决二被告赔偿原告损失的30%,共计3万余元。
该案在审理中出现意见分歧:第一种意见认为,原告的主张虽然事实清楚,但二被告的行为并不符合民事侵权行为的四个构成要件,原告母亲的死亡与二被告催要饭费的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故原告要求二被告承担民事责任的诉讼请求不应得到支持,应予驳回。
  第二种意见认为,原告所主张的事实清楚,证据充分,能够有效成立。原告母亲的死亡虽与二被告催要饭费的行为之间并不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但却是诱发其死亡的主要条件。因此,原告的诉讼请求应当得到支持,二被告应对其行为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评析]
   笔者认为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那么处理这一案件的关键就在于如何确定二被告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的因果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由于因果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司法、学术界理论颇多,但最主要的有以下三种观点:
  一种观点是条件说。这种观点认为,凡是因其损害结果发生的条件,均是损害结果的原因。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要行为人在实施行为时,能够意识到有发生危害结果的可能性,就不能以任何理由减轻其民事责任。这种观点范围太宽,且有悖法理。
  另一种观点是原因说。这种观点认为,原因和条件有着严格的界限,应严格进行区别,如果原因与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那么条件与结果之间就不存在因果关系。持这种观点的人强调,原因与结果之间的“必然联系性”,其对民事责任的分配上存在严重的机械性,且认定困难,严重限制了法官追求客观事实的主观能动性。
第三种观点是相当因果关系说。笔者在本案中谈到的“诱因责任理论”也包含在其中。这种观点与民法中的公平原则颇为相符,已被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民法理论所采用。这种学说强调,判断是否存在因果关系的标准是“可能性”和“诱发性”,这样法官在办案时,只要在查明案件事实与损害结果之间在通常情况下存在联系的可能性,而在实际上又确实引起了该损害结果,则就可以确定该行为与该损害结果之间为有因果关系。
  笔者同意第三种学说。确认本案因果关系要件,关键是依据第三种观点,来确定那一行为是造成原告母亲死亡的真正原因。
第一,造成原告母亲死亡的根本原因,是他自己的行为,即服毒行为。原告母亲在与二被告索要饭费过程中发生争吵后,出于其自身的原因,悲愤交加而服毒自杀,是其自主决定,并对自身造成的伤害,从这一事实分析,原告母亲死亡的原因,是其自身加害行为所致,而与他人无关。
第二,二被告深夜索要饭费的行为,是造成原告母亲死亡的条件,而不是原因。二被告深夜强行敲开原告和其母亲的住所大门索要饭费,只是一种非常轻微的一般违法行为。但是,原告母亲的死亡,并非这种一般违法行为所致,因此,二被告的违法行为,只是给原告母亲服毒自杀提供了条件,充其量是其死亡的诱因,而不是原因。
第三,二被告深夜索要饭费的行为属于诱因条件,因而构成相当因果关系。确定间接因管关系是不是相当因果关系,其标准是是否符合:“以行为是存在而可为条件之通常情事或特别情事中,于行为时吾人智识经验一般可得而知及为行为人所知情事为基础,而且其情事对于其结果为不可缺之条件,一般的有发生同种结果之可能者,其条件与其结果为有相当因果关系”①,关键是要判断行为对于结果是一般条件,还是适当条件。本案中二被告的行为事实,以行为当时的智识经验(白天已三次前往原告家中索要饭费),是可得而知的,即深夜到原告家中所要饭费可能导致原告母亲行为过激,这是一个常理;这种行为事实对于原告母亲的死亡这一结果事实的发生,并非一般条件,而是不可缺少的条件,没有深夜违法索要饭费,就不会有原告母亲服毒自杀这一事实的发生。因此,违法索要饭费是原告母亲服毒死亡的诱因条件,是适当条件,它们之间构成相当因果关系。
确定了违法行为与损害事实之间具有相当因果关系,同时又具备了其他构成要件,原告的诉讼请求就应得到支持,二被告就应承担必要的民事责任。因此,本案判决二被告承担原告的部分损失,是完全正确的。

作者单位:山东省东营市垦利县人民法院
联系电话:0546—2568129
邮 箱:hyc2000723@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