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陕西省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第八条、第十三条的通知

时间:2024-07-26 08:53:29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351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陕西省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第八条、第十三条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修改《陕西省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第八条、第十三条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



《国务院关于加强家畜家禽防疫工作的通知》(国发〔1989〕34号)决定,撤销原农牧渔业部一九八五年八月七日下发的《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实施细则》(以下简称《实施细则》)中与国务院《家畜家禽防疫务例》有关条款精神不符的第六条第三项第二段、第二十条、第二十二
条、第二十三条。根据国务院通知的要求,省政府决定对一九八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发布的《陕西省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第八条第一款、第十三条进行相应的修改。以前我省所颁布的有关家畜家禽防疫的规定,凡与修改后的《实施细则》、《实施办法》有抵
触的,以修改后的《实施细则》、《实施办法》为准。请你们按照国务院的通知精神,认真做好家畜家禽的防疫工作。
修改后的《陕西省家畜家禽防疫实施办法》第八条第一款为:县以上屠宰场、肉类联合加工厂及基层食品站符合《细则》第十一条兽医卫生要求的,经主管部门和农牧部门共同验收合格者,由农牧部门发给《兽医卫生许可证》,负责本场(厂)防疫、检疫工作,畜产品由场(厂)方出
具检验证明,对胴体加盖验讫印章。每月五日前应将上月检疫、检验结果报当地畜禽防疫检疫机构。不符合兽医卫生要求,无兽医检疫设备和合格检疫员的食品站,暂时由畜禽防疫检疫机构负责防疫、检疫工作。”
修改后的第十三条为:“畜禽及其产品经铁路、公路、水路、航空运出县(市)境时的检疫,除按《条例》第八条、第十一条规定办理外,货主须持有畜禽防疫检疫机构或县以上肉联厂、屠宰场及取得检疫权的基层食品站的检疫、检验或消毒证明,家畜胴体须加盖验讫印章,畜禽提前
三天、畜禽产品提前五天报告当地县级以上畜禽防疫、检疫机构进行监督检查。发现证物不符,检疫、检验项目不全,或有可疑病畜禽及其产品混入时,有权重检、补检和抽查,抽查前数量一般不超过百分之十。
省内商业部门集中在产地收购、运输畜禽,应提前报告县畜禽防疫机构,由其派员或委托当地畜禽防疫检疫单位,就地进行防疫检疫的监督检查。
省外入境或过境的畜禽及其产品,经当地驻车站、港口或机场的动物检疫验证放行;发现无检疫证、证物不符或有漏检项目的,须经补检、重检后方可放行。
交通运输部门所属的车站、码头、机场以及个体运输户,凭本条第一款规定的检疫、检验,消毒证明,方可承运畜禽及其产品。




1991年4月18日

国家计委、国家标准局关于印发《全国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国家计委 国家标准局


国家计委、国家标准局关于印发《全国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会议纪要》的通知

1985年12月13日,国家计委、国家标准局

现将《全国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会议纪要》印发给你们。信息系统的规范与标准是系统资源共享的前提,是信息系统建设中重要的先行基础工作,请有关部门加强对这一工作的领导。会议纪要中的各项要求,望遵照执行。

附:全国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会议纪要
国家计委和国家标准局联合召开的全国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标准化工作会议于1985年11月11日至16日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全国八个省、直辖市以及部分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一百一十余名代表出席了会议。国家计委委员兼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主任周宏仁,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金久源,国家标准局总工程师戴荷生,国务院电子振兴领导小组办公室技术顾问陈力为等同志出席了会议,并作了讲话。国家计委经济信息管理办公室副主任周起凤同志作了大会总结报告。他们的讲话和报告为搞好信息系统的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会听取了信息技术标准化二十一项专业工作的汇报和关于《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提纲的建议以及关于《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等六个指导性文件的介绍。会议围绕着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建设中如何全面开展标准化管理等议题进行了热烈的讨论。代表们一致强调,标准化工作是系统的基本建设之一,是百年大计的工作,是系统资源共享的前提。必须把它作为系统的基础技术和战略任务来抓。无论是当前的系统工程建设或是今后的系统运行,自始至终都要贯彻一系列标准与规范,只有这样,才能确保系统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会议就下一阶段的系统标准化工作取得了一致意见和结果:
一、大会一致通过了《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设计与应用标准化规范》提纲,并建议国家计委和国家标准局尽快组织专家编辑班子,以充实和完善“提纲”,并与总体规划配合,形成一个包含信息、技术、管理以及质量控制等一系列标准内容的完整规范文件。
二、会议审议了《信息分类与编码的基本原则与方法》等六个标准化工作指导性文件。会后由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进一步广泛征求意见,并尽快整理报批为国家标准或指导性文件,并切实加以贯彻执行。
三、要大力支持和加强标准化科研工作。围绕着系统工程建设工作,诸如在信息系统数据加密与安全,数据库管理,开放系统互连,信息分类编码与文件格式以及汉字信息处理技术等标准化任务中,都需要开展大量的标准化科研工作。会议提请各级主管部门在安排“七五”计划项目和1986年标准化工作计划时,要在人力、物力和财力上予以积极支持和保证。
四、做好系统标准化的审查与测试工作。根据国家计委、经委、科委、对外经贸部和国家标准局联合签发的(国标发〔84〕634号)关于《技术引进和设备进口标准化审查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提请国家标准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创造条件,结合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工程建设,逐步开展标准化审查和测试工作。当前,可以汉字信息处理系统标准入手及时维护我国标准化权益,并做好标准化审查与测试的试点工作。
五、进一步加强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的业务和组织建设。随着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设和发展,信息分类编码和文件格式的标准化工作日益繁重,提请国家标准局根据系统工程总体要求和投资金额逐步落实该所的基本建设和组织及业务建设,以保证“七五”计划和1986年计划项目的实施。
六、切实做好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随着国家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建设与投入运行,将收集、传输、加工、处理和保存我国国民经济各个领域的大量重要经济信息。抓好系统安全、保密工作,事关重大。因此,从系统建设一开始,就必须把系统的安全保密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会议提请国家计委、中央保密委员会、国家安全部、公安部、邮电部、电子部和国家标准局就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加密和安全工作,共同作出统一规划。当前,就“数据加密算法”和“系统设备物理安全”等标准化科研项目尽快提出任务和经费安排。
七、注意做好经济信息自动化管理系统的标准化技术和情报交流工作,会后请国家标准局信息分类编码研究所认真研究和落实措施。
八、会议提请国务院有关部、委、局和各省市的信息管理部门、标准(计量)局(所),认真贯彻会议有关文件的精神和要求,并采取具体措施,使本次会议提出的各项任务得到具体的落实。


石家庄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

河北省石家庄市人民政府


石家庄市行政村档案管理办法

(1999年8月13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07号发布,2005年1月27日经市政府研究修订,2005年2月1日市人民政府令第142号发布)

第一条 加强对行政村档案管理工作的指导、监督,有效地保护、利用行政村档案,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经济发展服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河北省档案工作条例》及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行政村的档案管理工作。
第三条 办法所称行政村档案,是指行政村在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化教育、村民自治等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对国家、集体和社会具有保存、利用价值的各种文字、图表、音像制品等形式的历史记录。
第四条 家庄市档案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全市行政村档案的行政管理工作。县(市)、区档案行政管理部门主管本辖区内行政村档案的行政管理工作。
第五条 政村档案工作在上级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和乡(镇)人民政府档案工作机构的指导监督下,由行政村对档案实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六条 政村档案归行政村所有;村民个人依法继承或取得的档案,归村民个人所有。
第七条 行政村分别为独立的立档单位,所形成的档案为一个全宗,全宗名称由乡(镇)和行政村名组成。
第八条 条件的行政村应当配备必需的档案库房、装具和设备。
第九条 政村应当建立文件资料立卷归档制度。凡是反映本村工作活动、具有查考价值的各种文件资料均应归档保存,确保档案的完整、安全和有效利用,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据为己有。
第十条 政村应当指定专人负责本村各类档案的管理,并对村办企业或其它单位的档案管理进行指导。
第十一条 政村从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并经过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部门培训合格,方可上岗。
档案管理人员应保持相对稳定,行政村调换档案管理人员,须征得乡(镇)档案工作机构的同意。
第十二条 政村档案包括下列资料:
(一) 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等村民自治组织的工作资料;
(二) 行政区域管理及村志、村史等历史沿革资料;
(三) 经济发展、建设规划及合同、小康建设等资料;
(四) 户籍管理、计划生育、民事调解、治安保卫、文教卫生、救灾抚恤及公益活动的资料;
(五) 农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生产经营活动、村办企业及其它单位形成的重要资料;
(六) 集体财产、财务、招商引资、经贸洽谈、出国考察、友好往来等资料;
(七) 各级领导及上级机关视察、督导本村工作中形成的讲话、指示、题词、录音、录像、照片等资料;
(八) 上级机关颁发的有关方针、政策性文件以及需要贯彻执行的文件,上级对本村工作的批复、通报等文件资料;
(九) 其它具有保存价值的文件资料。
第十三条 政村档案的各类资料应于次年3月底前立卷归档;财务资料由会计人员在年度终了后立卷保管1年并在跨年后3月底前移交档案管理人员。
第十四条 政村应根据资料形成的规律和特点,按照下列方式整理:
(一) 文书、财务档案,按“年度—问题”或“问题—年度”分类法整理;
(二) 科学研究档案,按课题整理;
(三) 基本建设档案,按工程项目整理;
(四) 产品、设备仪器档案,按型号整理;
(五) 户籍档案,以户为单位整理;
(六) 音像档案,按载体形式整理。
第十五条 政村应按照国家规定期限保管档案,并上报乡(镇)档案工作机构备案。
第十六条 政村销毁档案,须经乡(镇)档案工作机构批准,并由二名乡镇档案工作人员监督执行。
第十七条 政村应建立档案利用制度。利用档案应当办理手续。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涂改、污损档案或拆卷、抽页;未经批准,不得抄录、复制档案。
第十八条 政村对属于保密和控制使用的新工艺、新材料、名优特产品生产配方等档案,应按照国家保密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进行控制管理,档案人员不得擅自提供和
泄露其内容。
第十九条 政村和村民个人所有的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或者应当保密的档案,档案所有者应当妥善保管。
档案的出售、赠送、转让和交换,以及携带、运输、邮寄出国(境),按有关法律、法规执行。
第二十条 励村民将个人所有的档案资料,包括国家领导人、著名人物的手迹、手稿、信札日记、照片和历代有价值的文史资料,向有关档案馆(室)捐赠或寄存。
捐赠或寄存者可无偿利用其捐赠和寄存的档案资料。其它单位和个人利用村民寄存的档案资料,须经寄存者同意。
第二十一条 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档案行政管理部门对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予以处:
(一) 擅自提供、抄录、复制档案的,处以500元至1000元罚款;
(二) 涂改、伪造档案的,处以500元至2000元罚款;
(三) 损坏、丢失或擅自销毁对国家和社会具有保存价值档案的,处以500元至5000元罚款。 第二十二条 办法自一九九九年十月一日起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