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法律资料网 » 法律法规 »

关于金城江城区南桥转盘工程建设征地及拆迁的规定

时间:2024-06-23 10:02:00 来源: 法律资料网 作者:法律资料网 阅读:9947
下载地址: 点击此处下载

关于金城江城区南桥转盘工程建设征地及拆迁的规定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人民政府


河政发[2000] 8 号

关于金城江城区南桥转盘工程建设征地及拆迁的规定

 

为把金城江城区建成山水园林中等城市,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缓解南桥片区交通拥挤状况,给市民营造宽松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及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有关规定,结合我市实际,本着人民城市人民建的原则,现就“南桥转盘”工程建设征地及拆迁规定如下:

一、凡在规划红线内被拆迁的单位或个人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阻挠拆迁工作,所被拆迁的建筑物、构筑物及其他附属设施,属违章建筑和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的,由所属单位自行拆迁,不予补偿,特殊情况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属集体单位和居民的,按文件规定给予补偿。

二、凡在规划红线内被全部拆迁的居民户,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实施《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细则有关规定给予拆迁补偿、搬家补助费和过度安置补助费,并按城市建设规划要求统一行政划拨宅基地,由居民户自行回建。原已按规划行政划拨获得宅基地的居民户,本次拆迁不再安排宅基地。

三、凡在规划红线内埋设隐蔽设施的单位,必须及时把隐蔽设施的地点或位置向工程指挥部作出说明,否则在施工过程中造成的损失,指挥部及施工单位不负责任。

四、“南桥转盘”工程在施工过程中遇到电力、供水、邮电通讯等设施及地下隐蔽设施障碍时,有关部门在接到工程指挥部通知后,2日内组织力量配合施工单位把障碍设施清除或移动安置。所需费用由所属单位自行解决。

五、凡在规划红线内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主,在接到拆迁通知后,按通知精神限期自行拆迁,不得以任何理由或借口给拆迁工作设置障碍,阻挠工程施工。逾期不自行拆迁者,视为自动放弃拆迁权,由工程指挥部组织人力进行拆迁,所拆除的材料作以料抵工处理。

六、建筑物及构筑物补偿标准

1、集体和私人房屋拆迁按建筑面积每平方米补偿30 �240元。其中:(1)砖石钢混结构180�240元;(2)砖瓦结构80�110元;(3)泥瓦结构60�75元;(4)砖墙瓦面棚60�70元;(5)钢架瓦面棚80�110元;(6)木楼每平方米30�40元。

2、水利渠道、围墙、水池和粪池(指独立建设)等附着物的拆迁补偿30-60元/平方米。其中:(1)凡周边抹灰的附着物按墙体抹灰面积30元/平方米,砖石砌体并抹灰的,按实际砌体抹灰面积60元/平方米;(2)围墙(高2米以上):片石砌墙35元/米,红砖或水泥砖砌墙45元/米。

七、地上附着物补偿标准

1、果树、竹子及树木补偿标准。(1)已挂果有收入的果树每棵20元,未挂果的果树每棵10元,新种的每棵5元;(2)葡萄已挂果的每蔸20元,未挂果的每蔸5元;(3)芭蕉正在挂果未成熟的每株10元,未挂果的高度在1.5米以上的每株5元,高度在1.49米以下的不予补偿。(4)竹子胸径1.3米处直径4厘米以上的每根1�10元,直径小于4厘米的不予补偿;(5)成材树木按大小分类每根5�20元。

2、各类坟墓一律按每座100元补偿。

八、被拆除房屋所有人因拆迁而迁出的,由拆迁人付给搬家补助费。搬家补助费标准,按户口簿登记单人户150元计算,每增一人增加20元。

九、被拆除房屋所有人因拆迁而过渡安置的,过渡安置时间12个月,被拆迁人自行安排住处,拆迁人付给被拆迁人过渡安置补助费。过渡安置补助费标准,按5人户(含5人)每户月补助350元,每增一人增加50元。

十、本规定自下文之日起实施。

 

二000年三月十六日


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卫生部


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卫生管理办法

(1990年11月26日卫生部令第8号发布)

第一条 为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防止黄曲霉毒素污染食品,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农业、粮食、商业、轻工、外贸、交通运输等部门应积极改善生产、加工、贮藏、运输和销售条件,共同协作,防止食品发霉变质,做好防霉去毒工作。
第三条 防止粮食、油料霉变的工作,按《粮食卫生管理办法》执行。
第四条 利用含黄曲霉毒素超出允许量标准的粮食、油料及油品加工食用时,必须在工艺过程中采取有效措施去除毒性,产品符合标准后方可供食用。
第五条 食品工业用发酵菌种须由供应单位进行鉴定。新筛选菌种应按《新资源食品卫生管理办法》进行审批。
使用菌种的单位应注意防止菌种污染和变异产毒。
第六条 为确保婴幼儿健康,粮食部门应提供不得检出黄曲霉毒素的粮食,作为生产婴幼儿代乳品的原料,生产部门应加强原料和产品的检验工作,以保证产品的卫生质量。
第七条 生产黄曲霉毒素的菌种应根据卫生部《菌种保管条例》规定,按乙类菌种进行管理。黄曲霉毒素应根据毒药品的要求进行使用和保管。操作以上毒种、毒素的试验、检验单位,皆应作好人员防护(包括试验室防护设备及工作人员的保健补助)及消毒工作,防止污染,确保操作人员的安全。
第八条 食品卫生监督机构对生产经营者应加强经常性卫生监督,根据需要无偿抽取样品进行检验,并给予正式收据。
第九条 违反本办法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试行)》的有关规定追究法律责任。
第十条 本办法由卫生部负责解释。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重大活动卫生保障规范(试行)》的通知

湖南省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长沙市重大活动卫生保障规范(试行)》的通知

长政办发〔2006〕26号





各区、县(市)人民政府,市直机关各单位:




  《长沙市重大活动卫生保障规范(试行)》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长沙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二00六年九月十四日





长沙市重大活动卫生保障规范(试行)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规范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防止食品污染和有害因素对人体健康的危害,保障食品卫生安全,做好医疗救治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餐饮业食品卫生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 本规范适用于县级以上(含县级、以下相同)卫生行政部门对具有特定规模的重大社会活动实施的卫生保障工作。




  第三条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主要包括食品卫生监督、医疗救治以及防范发生公共卫生事件等。




  第四条 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坚持预防为主、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




  第五条 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分为全程卫生监督和重点卫生监督两种方式。医疗救治包括确定专门医院开辟绿色通道、指派医务人员专门对突发事件进行医疗救治等。卫生行政部门依据重大活动具体内容,确定实施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和医疗保障的方案。




  第六条 重大活动的主办单位应当对食品卫生安全负责,并将卫生保障所需经费纳入重大活动所需经费预算。主办单位与接待单位应按照本规范的要求,配合卫生行政部门做好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








第二章 工作程序与内容




  第七条 重大活动主办单位应于活动举办前20日将以下相关信息及资料报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




  (一)重大活动名称、举办时间、举办地点、参加人数;




  (二)主办单位名称、联系人、通讯方式;




  (三)接待单位名称、数量、地址、联系人及通讯方式;




  (四)参与活动人员来源、驻地分布和餐饮、住宿情况;




  (五)供餐单位、供餐形式、供餐地点及重要宴会、旅游活动、重大活动期间指定或赞助食品等相关情况。




  第八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根据重大活动相关信息及资料,开展以下工作:




  (一)制定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预案,工作预案应包括食品卫生监督和医疗保障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组织领导、工作任务、职责分工、监督监测计划及经费预算;




  (二)制定重大活动食品污染及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




  (三)制定重大活动医疗救治应急预案;




  (四)对接待单位开展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和食品卫生状况评估;




  (五)做好卫生监督人员、物资、车辆、通讯等后勤保障工作。




  第九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将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工作预案、重大活动食品污染及食物中毒事件应急处理预案、重大活动医疗救治预案报同级人民政府并通知重大活动主办单位。




  第十条 重大活动接待单位必须具备下列基本条件:




  (一)持有效的食品卫生许可证;




  (二)具备与重大活动供餐人数、规模相适应的接待服务能力;




  (三)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达到A级标准(或具备与A级标准相当的卫生条件);




  (四)食品从业人员持有效健康检查证明,健康档案记录完备;




  (五)食品及原料供应渠道符合卫生要求,相关证件资料完备;




  (六)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七)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重大活动情况提出的其他条件。




  第十一条 卫生行政部门对接待单位食品卫生监督评估的方式包括卫生管理资料审查和现场食品卫生监督检查。对接待单位进行食品卫生监督评估应包括以下内容:




  (一)接待单位卫生管理组织、管理人员、卫生管理制度设立情况;




  (二)食品生产经营场所布局设置、卫生设备设施运行情况;




  (三)食品生产加工制作过程卫生监督检查情况;




  (四)直接入口食品及食品工具、用具、容器卫生监测情况;




  (五)食品从业人员身体健康检查证明及健康状况;




  (六)接待单位存在的食品卫生隐患问题及卫生监督意见;




  (七)根据重大活动情况规定的其他内容。




  第十二条 卫生行政部门应在评估工作结束后3日内撰写《重大活动接待单位食品卫生监督评估报告》并送交活动主办单位、接待单位签收。接待单位应依照卫生监督意见内容进行整改,主办单位应当督促检查整改情况。




  第十三条 重大活动全程食品卫生监督主要包括:




  (一)审查食谱、食品采购、食品库房、从业人员健康、加工环境、加工程序、冷菜制作、餐具清洗消毒、备餐与供餐时间、食品中心温度、食品留样、自带食品和赞助食品等内容;




  (二)卫生行政部门选派专职卫生监督人员进驻重大活动现场,对食品生产加工制作环节进行动态卫生监督,填写卫生监督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




  (三)实施食品卫生监测计划和现场食品卫生快速监测。




  第十四条 重大活动重点食品卫生监督主要包括:




  (一)审查食谱、食品采购、从业人员健康、冷菜制作、餐具清洗消毒、食品留样等内容;




  (二)根据重大活动规模、人数确定是否选派卫生监督人员进驻重大活动现场;




  (三)对食品生产加工制作重点环节进行动态卫生监督,填写卫生监督笔录和卫生监督意见书,必要时进行食品卫生监测。




  第十五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食品,接待单位应停止使用:




  (一)食谱审查认定可能引发食物中毒的食品;




  (二)卫生检验可疑阳性的生活饮用水和食品;




  (三)未能出示有效食品卫生许可证的直接入口食品;




  (四)超过保质期限的食品、食品原料、半成品和成品;




  (五)外购散装直接入口熟食制品;




  (六)省级卫生行政部门为预防食物中毒而规定禁止食用的食品;




  (七)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禁止生产经营的食品。




  第十六条 发生可疑食品污染、食物中毒、意外伤害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重大活动接待单位应向所在地区卫生行政部门和重大活动主办单位报告并采取以下相应措施:




  (一)配合医疗卫生机构抢救治疗病人;




  (二)立即停止食品生产加工和供餐活动;




  (三)保留造成或者可能导致食品污染、食物中毒的食品及其原料、工具、设备和现场;




  (四)配合卫生行政部门现场调查取证,如实提供食品留样及相关证据和材料;




  (五)依照卫生行政部门提出的卫生监督意见立即整改。




  卫生行政部门应立即启动应急处理预案,组织对中毒人员进行救治,对可疑中毒或污染食物及有关工具、设备和现场采取临时控制措施,开展现场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及采取其他处置措施。








第三章 组织管理




  第十七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根据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预案要求,负责组织落实重大活动卫生保障工作任务。




  主办单位应保障重大活动食品卫生监督监测、医疗救护的工作条件,提供相应工作支持。




  第十八条 重大活动期间,卫生行政部门、活动主办单位、活动接待单位应建立有效的信息沟通机制。




  第十九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将重大活动期间的食品卫生监督监测结果、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向同级人民政府报告,同时告知重大活动主办单位,涉及保密内容的应遵守有关规定。




  第二十条 县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应建立管辖区域内重大活动接待单位基础信息数据库,包括接待单位卫生资质、条件设施、安全标准、操作规范、卫生培训、实验室设置等内容。